按照轮胎用途分类
在中国的轮胎国家标准、美国轮胎轮辋手册、欧洲轮胎轮辋标准、日本轮胎标准以及国际轮胎标准中都是以用途进行分类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乘用轮胎(PC)
乘用轮胎是轮胎中产销量最大的品种,发达国家已占到汽车轮胎量的75%~80%。它的性能质量多种多样,产品换代升级速度很快,已成为轮胎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标志。近些年来,随着道路环境的整治和车辆行驶的高速化,速度、耐磨与节能兼优的子午线轮胎已呈完全取代斜交结构轮胎之势,并且实现了无内胎和扁平化。根据乘用汽车种类,乘用轮胎通常可分为轿车轮胎、休闲运动车(SUV)轮胎、多功能商务车(MPV)轮胎和微型面包车轮胎四大类。其要求的性能有:运动性(制驱动性、驾驶稳定性)、乘坐性(舒适性、静音性)和经济性(耐 磨性、节燃料油性)以及安全性(保气压性、防爆胎性)等。功能上有夏用、冬用及全天候用轮胎,并且还有一般用及高性能、超高性能和绿色环保轮胎之分。乘用轮胎的充气压力属 于低压和超低压范围,一般为140kPa,最高不能超过280kPa。高性能、超高性能和绿色环保型轮胎的比例在不断扩大,日益趋向高扁平比和大轮辋直径,从高速安全、环保节能到安全智能,其技术含量正在迅速提高。
①夏用一般轮胎
夏用普通轮胎一般装在耗油量在1.6L以下的小型和微型经济型轿车上。强调运动性、乘坐性和经济性三者的平衡,速度在S、T、H(180、190、210km/h)三级范围之内,扁平比为80~60。常见的有185/70R1386T、195/60R1486H、185/65R1486H、205/70R1595T等。胎面花纹多用以宽条形为主体的细横向短线块状,适于以公路为主的良好路面。轮胎结构也比较简单,胎体由1~2层尼龙、聚酯化纤帘布呈0°角顺向排列组成。过去主要以尼龙为主,现在聚酯帘布已略占上风。胎圈大多设有纤维补强层,以之增加侧刚性。带束层为双层钢帘线呈 70~80°交叉形排列的带状结构,有的还在钢帘线层上部以尼龙帘线等补强,形成胎面双补强的构型。
②夏用高性能和超高性能轮胎
主要对象为1.6L以上的豪华型轿车、SUV运动车和MPV多功能性车等车型,轮胎分为运动性能和运动兼顾乘坐性能的两种类型。前者要重视高速行驶时的直行稳定性和转弯时的易转向性。后者还要考虑高速状态下的乘坐舒适性和静音性。速度等级也远比一般夏用轮胎高,过去分为V、Z两级,现已提高到V(240km/h)W(270km/h)和Y(300 km/h)三档,还出现了时速超过240km的ZR和超过300km的(Y)级。扁平比更高达 55~40系列,轮辋直径也相对增至16~18in。新型超高性能轮胎的扁平比已高到了5~20,轮辋直径扩至20~24in。如2595/25ZR2297Y、225/30ZR2490W。胎面也同一般轮胎大相径庭,运动型乘用轮胎多为较大的块状花纹,运动和乘用型轮胎还要加有大小不同的细缝。对高转向性的汽车,经常使用内外侧不同形状的非对称型胎面花纹;高速行驶时,则用排水性好并有指定旋转方向的花纹类型。结构也比一般乘用轮胎复杂,除胎体为聚酯或强力丝帘布之外,胎圈部左右两侧还要用尼龙帘布,内侧并加一层钢丝帘线重点补强。带束层在钢丝帘线层上外加纤维补强层,过去大多为高强尼龙帘布,现在更多运用芳纶、PEN甚至POK纤维。
③冬用轮胎
冬用轮胎又称冬用防滑轮胎,主要用在冬季冰雪地面上,分为镶钉和非镶钉两大类别。早期的冬用轮胎通常都是在一般轮胎上系挂防滑的金属链,由于造成行驶速度下降、噪音严重,后来改为在轮胎上镶钉。镶钉轮胎虽比挂链轮胎进了一大步,但同样也出现噪声并且损坏路面。因此,近些年来普遍发展使用非镶钉轮胎,以胎面的大小粗细花纹混合起来进行防滑,现已形成主流。这类轮胎的扁平比多为80~60系列,速度等级一般为Q级(160km/h),新型的现代冬用轮胎已达40系列和H级(210km/h)。高端的全天候轮胎,有的已发展到也可在冬季冰雪状下使用的程度。胎面花纹图形已成为冬用轮胎的标志和防滑性能的关键。通常,在大块状花纹的基础上,为提高踏雪时的驱动、制动和转弯性能,配置以高的沟面积比率和深的折形沟线,同时并以更多的细花纹沟增强对雪地路的抓着效果。同时出现了即使在刹车时施加更大载荷,花纹也不会变形的轮胎。同时,还研发出配置可确保更大接触面积和能提高刹车性能的三元立体花纹图形。冬用轮胎的胎面要求在低温环境下能与路面密切接触,保持完好的柔软性和回弹性。因此,在胎面橡胶中常配置气泡,并设法控制其密变和形状,以提高路面的抓着和除去冰上冰膜的效果。甚至有的还在胎面胶中混入适量硬粒或各类短纤维,进一步改善冰上的牵引性和抓着性。
(2)载重和轻卡轮胎(TB、LT)
载重轮胎是指载重汽车、公交和旅游大客车上使用的载货和载人的轮胎。轻卡轮胎为轻型载重汽车、商用、旅行面包汽车以及低位拖车等用的轮胎,多为货物和乘客运输两用。轮胎的断面宽和内径都比乘用轮胎大,并用英寸表示。一般断面宽从6.00in到14.00in,内径:载重轮胎为18~24in,轻卡为13~17in,拖车低到15in。轮胎充气压力也比乘用轮胎高,通常达到600~900kPa。载重和轻卡轮胎的生产量在发达国家一般占15%~20%(轻卡为5%~7%),中国占到25%~30%。其他国家80%~90%已实现了无内胎和子午化,20%~30%开始扁平化,对公交和旅游大客车和面包汽车已基本上达到了三化。由于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已达90~130km/h(载重)和90~160km/h(轻卡),因而安全性也成为最重要的条件。同时,它们对经济性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轮胎不 仅抗磨耐久、长时间安全使用,并且还要降低燃料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消除振动噪声,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因此,载重和轻卡轮胎正向着均一耐磨性、高耐久性和低滚阻型的方向发展。花纹已从原来的横向和横向为主,转向了横顺结合和以顺为主的形式,无噪声和静音花纹的比例不断在扩大。胎体也要求进一步坚固,对使用后翻新比例和次数的增加甚至再刻花使用也有期待。载重、轻卡轮胎通常多在使用5年之后要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达到10年之时,不管使用与否都要全部予以更新。但在具体使用时,由于用途和使用条件不同,对轮胎性能和质量 的要求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往往会出现很大差异,使用时间并非一成不变,有的甚至不超过1~2年。北美、西欧、日本和中国各有自己的特点,生产使用之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条件因地制宜,确保安全。
(3)工程轮胎(OR)
工程轮胎原意为非公路用轮胎(Off the road Tire),称之为OR或OTR。现在主要指用在工程汽车和工程机械方面的各种轮胎,包括自卸运输汽车、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滩路机以及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及其运输车等工程建设车辆的专用胎。此外,甚至还包括林业采伐以及沙漠、沼泽等用的轮胎,使用情况极为复杂,工作条件多种多样,从工作性质上基本分为运输和作业两大类型。行驶速度,作业型胎在10km/h以下,运输型胎则为15~65kg/h,实际上它们均在从碎石、岩盘、沙粒到软土、沼泽和沙漠等地使用,条件非常复杂、苛刻。对轮胎除了要求的基本性能之外,特别注重抗扎、耐刺、耐热、散热、牵引和浮着等附加特性。
(4)农机轮胎(AG)
农机轮胎包括拖拉机(轮式、船式、手扶、微型)、耕作机、管理机、收割机、插秧机、除草机、中耕机、喷药机、播种机以及农田运输车和畜牧机等共有十几大类100多个品种规格。其特征主要是根据农业机械作业性质,如水田、旱地、果树、牧草等耕作方法的不同,以及农作物种类而分别选择使用,十分复杂。通常,分为通用机轮胎、专用机轮胎和农用运输车三大类别。